
2025 世界機器人大會(WRC)落下帷幕已經有段日子了,但余溫依然不減,這場匯聚 200 余家國內外企業、1500 余件展品與超 100 款首發新品的行業盛會,勾勒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全新圖景。隨著具身智能賽道近 280 億元融資涌入,產業正從吸金熱潮走向實干階段,呈現全方位變革活力。
大會最亮眼的變化是展示形態與重心的升級。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數量突破 50 家,演示從靜態轉向動態,宇樹機器人的格斗表演、逐際動力機器人的民族舞、優必選搬上展臺的完整工廠工作流程,讓 “機器人動起來” 成為常態。更關鍵的是,產業重心徹底轉向真實應用,唱歌跳舞等表演性內容退場,優必選 Walker S 工業版已在比亞迪、北汽工廠部署超百臺,新松機器人推出定制化產品,星塵智能機器人落地深圳養老院與商超提供咖啡沖泡、沙拉制作服務,星動紀元機器人更是實現汽車工廠作業、商場導購與家庭服務多場景覆蓋。
產業已正式邁入交付期,企業紛紛明確量產目標。優必選計劃今年交付 500 臺工業機器人與 500 臺商用服務機器人,營收有望達去年 100 倍;零次方機器人聚焦公共衛生間清潔,拿下日本、新加坡 500 臺訂單,全年目標量產 1000 臺;頭部廠商憑借單臺數十萬元單價,有望實現營收破億元。應用落地遵循清晰的優先級,生命風險、健康風險、生理厭惡場景因需求迫切推進更快,零次方、優必選等企業據此形成差異化布局,科研教具等潛力市場也被看好。
產業鏈協同效應持續增強,上游靈巧手、關節模組等核心部件實現專業化突破,激光雷達與多模態傳感器加速融入 AI 決策,為下游規模化交付奠定基礎。資本層面雖將趨向分化,但具備場景閉環與交付能力的整機企業、能降本增效的零部件企業仍受青睞,過去兩年近 200 家相關初創企業誕生,行業繁榮期已然到來。
面對發展,行業保持積極探索。借鑒自動駕駛經驗,企業放棄 “全自動” 執念,轉而強化工具屬性,如養老機器人兼具輪椅功能,通過基礎需求切入積累數據。盡管仍需突破技術關卡,但半年來行業在技術與生產能力上的提升顯著,從業者普遍看好 2025 年底至 2026 年的更大突破,一場關乎硬件量產、軟件開發與產業鏈配套的產業升級戰,正推動人形機器人駛向更廣闊的市場藍海。
現在中國的設計環境對人形機器人行業特別友好,企業越來越懂設計的價值,不再把設計當 “裝飾”。只要我們抓住 “場景適配”“功能優先”“產業鏈協同” 這幾個點,幫企業解決好設計痛點,幫企業拿到更多訂單、提升成交率,實實在在推動產品銷量增長,這也是我們作為工業設計師最想看到的局面。
看 2025 世界機器人大會,人形機器人早脫了 “炫技” 的殼 —— 優必選機器進工廠干活,零次方拿海外清潔訂單,上游部件也跟著精進。設計不做表面文章,要適配場景、幫著量產交付。這從 “秀場” 往 “實干” 走的勁兒,是產業實打實的向上氣,透著讓人安心的成長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