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重慶通機產業帶正以強勁勢頭拓展全球市場,車間里,微耕機、發電機、儲能設備打包發往世界各地,這些產品背后是令人矚目的產業規模 —— 年產銷量超 1400 萬臺,占全國總量一半,其中微耕機產量更占據全國三分之二。
曾經的 “中國微耕機之都”,如今已完成從代工貼牌 “隱形冠軍” 到自主品牌出海 “全球通機創新高地” 的轉型。隆鑫通用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通機事業部副總經理趙明用 “微笑曲線” 描述這一變遷,重慶通機產業帶早已跳出附加值低的加工制造環節,向高附加值的研發與品牌營銷兩端邁進。
回溯發展歷程,重慶通機產業帶歷經 “技術奠基(三線建設)— 規模擴張(民企崛起)— 外資融合(技術升級)— 智能升級(綠色制造)” 四階段躍遷,如今已形成從零部件制造到整機組裝的完整產業鏈,全產業鏈優勢轉化為強勁國際競爭力。2024 年,重慶機電產品出口額達 4549.7 億元,同比增長 8.4%,通機產品在其中占據重要份額,產品不僅覆蓋東歐、中歐傳統市場,更深入東南亞、南美洲等地區。
在出海過程中,重慶通機企業積極應對挑戰,針對通機產品售后需求,推出視頻化指導、搭建二手流轉機制、建立第三方服務網絡等舉措,以優質服務保障客戶體驗。同時,企業緊盯技術升級趨勢,2000 瓦以下發電機逐步被噪音低、零排放的儲能設備取代,隨著電池與芯片技術進步,儲能設備充電速度和續航能力持續提升;通機產品與 AI 的融合也被業界視為必然方向,未來儲能產品將朝著適配家庭需求的無間斷能源供應方向發展,讓用戶在停電時實現電力自動續接。
作為產業代表,神馳機電 2024 年亞馬遜銷售額突破 4000 萬,亞馬遜企業購業務增速超 20%;隆鑫通機 2024 年上線亞馬遜,年底 3 個月內實現 400 萬人民幣銷售額增長,法國、西班牙、意大利站點 B 端訂單占比超 10%。
面對未來,重慶通機企業有著清晰規劃:海麥通總經理趙鑫認為通機領域需聚焦用戶需求,將市場反饋融入產品設計;神馳機電相關負責人謝馥蔓則看好小眾場景市場潛力,強調通過優質產品與服務加強品牌建設、培養客戶忠誠度。
重慶通機產業帶的出海成果,源于扎實的工藝積累、敏銳的市場洞察與持續的創新投入,自主創新意識推動著 “重慶制造” 走向世界,在全球通機市場書寫著屬于中國產業帶的精彩篇章。
以前那種傳統的發展模式,現在有點不太好使了。企業不能光靠砸錢投資、擴大規模來發展,得找新路子。就拿設計業務的營收來說,這幾年增長速度放緩,好多企業都面臨著挑戰。但這也意味著新的機遇,逼著企業去創新,去適應市場的變化。
好多企業反饋,他們在設計這塊溝通起來效率特別低。設計師和團隊成員之間,為了把設計理念講清楚,制作要求說明白,得花大量時間反復溝通,這不僅拖慢了項目進度,還增加了成本。而且,二維圖紙有時候根本沒法把設計的三維效果和細節展示清楚,團隊成員理解起來有偏差,制作出來的效果就可能跟預期不一樣。還有,設計過程中文件版本管理也很頭疼,不同版本的圖紙和效果圖傳來傳去,很容易搞混,不知道哪個是最新的。
在產品外觀設計上,企業的需求點很明確。首先就是得有差異化。現在市場上產品同質化太嚴重了,要是外觀沒啥特別的,消費者根本注意不到。比如說智能音箱,好多品牌外觀設計都差不多,用戶很難記住。企業就需要那種能讓產品在貨架上一眼被看到的外觀設計。其次,產品外觀得能準確傳達功能。操作邏輯要簡單易懂,按鍵布局得符合人體工學,界面設計得讓用戶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。像有些智能手表,菜單層級設置得特別深,用戶找個功能得點好幾下,體驗感就很差。另外,品牌識別度也很重要。企業希望通過產品外觀設計,強化品牌形象,讓消費者看到產品就聯想到品牌。要是系列產品之間外觀風格差異太大,品牌記憶度就會下降。
那些能解決企業痛點、滿足需求的設計公司,就更容易拿到訂單。比如能利用先進技術,像 3D 協同平臺,打破部門之間信息壁壘,提高溝通效率和設計協同性的設計公司,就更受企業歡迎。這種平臺能讓設計師、工程師、市場人員在一個平臺上實時交流,大大縮短設計周期,降低成本。而且,設計公司要是能精準把握市場趨勢,提前布局,比如在環保材料應用、智能化設計等熱門領域有深入研究,也更容易在競爭中脫穎而出,獲得更多訂單。
一個好的產品外觀設計,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,激發購買欲望。據尼爾森調研,超過 60% 的消費者會因為產品外觀不佳而放棄購買。像之前某品牌的嬰兒監護器,因為采用了高飽和度撞色設計,讓家長們反感,銷量暴跌。相反,某國產智能手表初代產品因表盤過大、表帶材質過硬遭差評,迭代后采用 1.2 英寸 AMOLED 屏與液態硅膠表帶,銷量環比增長 210%。這就是設計對銷量的直接影響。好的設計不僅能提升產品顏值,還能優化用戶體驗,增加產品附加值,從而促進銷量增長。所以,企業越來越重視工業設計和產品外觀設計,也是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。
重慶通機產業帶實在讓人眼前一亮。從 “中國微耕機之都” 蛻變成 “全球通機創新高地”,年產銷量超 1400 萬臺占全國半壁江山,微耕機更占三分之二。2024 年機電產品出口超 4500 億元,企業還在儲能、AI 融合上發力,亞馬遜銷量亮眼。這份扎實底氣,全靠工藝積累與創新,穩穩走在全球舞臺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