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 年 9 月,北美智駕領域的重要玩家 Nuro 完成 E 輪追加融資,此次追加金額 9700 萬美元,疊加今年 4 月普信集團、富達投資等注入的 1.06 億美元,本輪融資總額達 2.03 億美元,優步、英偉達、特斯拉大股東貝利?吉福德等知名企業與投資基金均在投資方名單中,資本的青睞為這家企業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。

Nuro 的技術根基深厚,其誕生于 2016 年的硅谷,由前谷歌 Waymo 項目資深工程師朱佳俊與戴夫?弗格森聯合創立。朱佳俊畢業于復旦大學計算機系,后赴美深造獲人工智能相關碩士學位,兩人在谷歌期間積累的技術經驗,為 Nuro 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成立之初,Nuro 避開與 Waymo、Cruise 等巨頭在 Robotaxi 賽道的直接競爭,選擇末端無人配送這一更易落地的細分領域,瞄準 L5 級無人駕駛技術,推出無方向盤、無腳踏板的專用無人配送車 R1 與升級版 R2,憑借差異化定位成為首家獲準在公開道路測試此類車輛的公司,并與沃爾瑪、達美樂披薩等北美零售巨頭開啟合作試點。
2019 年,Nuro 與中國新能源巨頭比亞迪開啟合作,2022 年初便完成第三代純電動無人配送車原型車研發。這款以企業名稱 “Nuro” 命名的產品,搭載比亞迪先進三電技術與全新平臺,優化行駛性能的同時,實現緊湊合理的內部布局與獨立制冷設備配置,智能駕駛系統軟硬件也同步升級,充分展現雙方技術協同的成果。

面對行業發展趨勢,Nuro 在 2024 年啟動關鍵業務轉型,從 “自主造車運營” 轉向 “自動駕駛技術授權”,推出 Nuro Driver?自動駕駛系統平臺。新商業模式聚焦核心軟件與算法研發,與車企、出行平臺展開技術輸出合作,英偉達為其提供 DRIVE Thor 芯片與 AI 算力支持,優步更計劃在 2026 年將其系統集成至 Lucid Gravity 純電 SUV,部署超 2 萬臺自動駕駛 Robotaxi。
Nuro 的發展軌跡,既是技術深耕的成果,也是生態合作的典范。其通過精準賽道選擇、優質伙伴協同與靈活業務調整,在智駕領域持續進階,為行業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提供有益參考,也彰顯出智能駕駛產業在理性發展中蘊藏的巨大潛力。
Nuro 剛起步時就選對了賽道,避開 Robotaxi 做末端無人配送,推出的 R1、R2 沒有方向盤和腳踏板,這種完全圍繞配送場景的差異化外觀設計,一下子就抓住了市場空白。這放在國內企業身上也一樣,很多客戶初期找設計,就是想跳出同質化競爭,就像我們之前幫無錫機器人企業做的外觀升級,獨特性一出來,訂單立馬就有起色。Nuro 能拿到沃爾瑪、達美樂這些巨頭的合作試點,核心就是它的設計不是虛架子,完全服務于 “無人配送” 的核心功能,這種 “功能優先” 的設計思路,恰恰是現在企業最認可的,畢竟沒人愿意為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外觀買單。
后來 Nuro 和比亞迪合作研發第三代車型,這點太能體現設計在合作成交里的分量了。比亞迪的三電技術是硬實力,但怎么把技術轉化成適配無人配送的產品形態,就得靠工業設計來銜接。Nuro 那款車做的緊湊內部布局、獨立制冷設備,都是典型的 “技術落地型設計”—— 既得懂比亞迪的技術參數,又得摸透配送場景的需求,還得考慮生產可行性。這和我們創品千乘一直強調的 “所見即所得” 原則不謀而合,每次做設計都要讓結構工程師先評估生產難度,提前對接供應商資源,就是怕客戶拿到好看的效果圖卻造不出來。Nuro 和比亞迪能快速敲定合作并落地原型車,這種 “設計能落地、技術能融合” 的默契,正是促成合作成交的關鍵。

更有意思的是 Nuro 轉型做自動駕駛技術授權,推出 Nuro Driver?系統,還和英偉達、優步達成合作,優步計劃 2026 年把它集成到 SUV 里部署兩萬多臺。這完全踩中了國內 “設計服務化、技術化” 的趨勢,現在越來越多企業不滿足于單一外觀設計,更需要能復用、能賦能的設計技術方案,就像有些智能設備企業找我們,不僅要外觀,還要人機交互邏輯的整體輸出。Nuro 的設計已經從 “單個產品外觀” 升級成 “可適配的系統級設計”,這種核心能力直接打動了優步這類合作伙伴 —— 畢竟搭載這套系統的 Robotaxi,無論是功能體驗還是市場辨識度都會提升,銷量自然更有保障。
放在國內市場看,不管是廣汽昊鉑靠鷗翼門設計打開泰國市場,還是三角電器靠實用設計讓電飯煲賣爆,都證明了好設計從來不是錦上添花。Nuro 的路子其實給很多國內企業提了醒:設計要找準場景痛點,要和技術深度綁定,還要能真正落地生產。而我們做設計的,就是要像 Nuro 對接比亞迪那樣,幫客戶把技術優勢通過設計轉化成市場優勢,讓設計不僅能促成訂單成交,更能實實在在帶動銷量增長。這也是現在中國設計環境里最珍貴的趨勢 —— 設計不再是 “畫圖”,而是企業拿訂單、沖銷量的核心底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