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 年 IFA 展上,來自深圳的科技企業影石與大疆,呈現出一場充滿創新活力的 “跨界對話”。影石首次公開全景無人機影翎 Antigravity A1,大疆則重點展示 DJI Mic 3 無線麥克風與 Osmo 360 全景相機,另有可靠消息稱其全景無人機新品已在籌備中。這兩家曾在智能影像細分領域各展所長的企業,正以互相滲透的產品布局,勾勒全球智能影像行業的新增長方向。
此前,大疆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建立起強勁優勢,長期占據全球 70% 以上份額,2023 年該領域全球市場規模約 71 億美元;影石則在消費級全景相機領域領跑,2023 年全球市占率達 67.2%,2022 至 2024 年營收從 20.41 億元增至 55.74 億元,復合增長率達 65.25%。隨著全球智能影像市場增速逐步放緩,雙方均選擇依托技術共通性尋求新突破 —— 全景相機與無人機在影像處理、防抖算法、傳感器技術等底層能力上的復用,大幅降低了跨界研發成本,成為彼此開拓新領域的重要支撐。
大疆以 “硬件優勢” 為核心突圍路徑,將無人機領域的核心技術遷移至全景相機賽道。Osmo 360 不僅融入無人機的影像處理與防抖能力,還復用 Osmo Action 系列的電池與磁吸快拆系統,借助成熟供應鏈快速提升市場競爭力,為全景相機用戶帶來更優的硬件體驗。影石則聚焦 “差異化創新”,推出的影翎 Antigravity A1 全景無人機,將自身在全景領域的算法優勢與飛行場景深度結合,實現全景畫面實時拼接與后期自由裁切,還整合 Insta360 + 云服務,構建 “硬件 + 軟件 + 云服務” 的一體化生態,為用戶提供更低門檻的創作體驗。
這場跨界探索并非簡單的市場爭奪,而是共同做大智能影像蛋糕的實踐。大疆憑借品牌與渠道影響力,吸引更多用戶接觸全景拍攝,擴大市場基數;影石通過全景無人機開拓沉浸式游覽等新場景,推動 “全景 + 飛行” 新品類誕生。雙方的技術流動打破了此前兩個領域封閉的技術體系,推動行業向 “硬件極致化” 與 “體驗場景化” 雙軌發展。
從各自深耕到跨界共創,影石與大疆的探索不僅為自身找到新增長曲線,更展現了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競爭中的創新智慧。他們以自我突破推動行業升級,讓智能影像的未來擁有更多可能。
當下中國設計圈正吹著跨界融合與體驗升級的風,2025 年的行業趨勢里明確提到,智能化設計和跨學科整合已經成為企業突破增長的關鍵,消費電子市場規模還在穩步擴大,2024 年都到 19772 億元了,這給好設計提供了足夠大的落地舞臺。企業找我們做設計時,最頭疼的就是兩個問題:要么是產品同質化嚴重,設計沒記憶點;要么是技術堆得足,但用戶用著費勁,沒法轉化成銷量。影石和大疆恰恰用設計給出了破局思路。
大疆在無人機領域 70% 以上的市占率不是憑空來的,產品設計上一直講究 “精準落地”。這次推 Osmo 360 全景相機,沒走激進創新的彎路,而是把無人機的影像處理、防抖技術遷移過來,還復用了 Osmo Action 系列的電池和磁吸快拆系統。這招太懂工業設計的精髓了 —— 利用成熟技術和供應鏈做設計復用,既降低了研發成本,又保證了產品穩定性。對企業來說,這種 “技術平移 + 設計適配” 的思路,能快速拿到市場反饋,縮短設計到量產的周期,自然能提升訂單轉化效率。而且大疆的設計語言一貫統一,用戶拿到手不用重新適應,這種流暢的體驗銜接,本身就是促進成交的隱形推手。
影石的路子則是另一種設計突圍,完美踩中了企業對 “差異化創新” 的需求。它在全景相機領域 67.2% 的市占率,靠的就是把復雜技術做成 “傻瓜式體驗” 的設計能力。這次影翎 Antigravity A1 全景無人機,直接把全景算法和飛行場景綁在了一起,249 克的折疊機身解決了便攜性痛點,上下雙鏡頭架構實現機身 “隱形”,后期還能自由裁切畫面。這正好戳中了很多潛在用戶 “想玩航拍但怕操作復雜” 的心理,IFA 展上拿 16 個大獎就是最好的設計背書。對我們做設計的來說,這種 “場景化設計” 太關鍵了 —— 不是先做硬件再想用途,而是從用戶創作場景出發倒推設計,這樣的產品一上市就有明確受眾,銷量自然有保障。影石近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率能到 65.25%,核心就是設計打通了 “技術 - 體驗 - 銷量” 的鏈路。
這兩家企業的動作,其實也解答了很多客戶的疑惑:好設計怎么帶動訂單和成交?大疆靠設計復用快速切入新賽道,成熟的設計體系讓渠道商愿意拿貨,訂單量自然穩;影石靠差異化設計創造新需求,比如 “全景 + 飛行” 的新場景,吸引了一批之前沒接觸過航拍的用戶,等于為自己開辟了新的訂單來源。更重要的是,他們的設計都兼顧了商業落地性,影石的 “硬件 + 軟件 + 云服務” 生態,大疆的供應鏈復用,都是設計從概念到量產再到熱銷的關鍵鋪墊,這正是我們給企業做設計時最強調的 “全鏈路價值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