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成立三周年的江原科技入駐羅湖云啟國際科技金融中心,同日推出的 D20 系列加速卡,以全國產設計、制造與封裝的完整成果,宣告國產 AI 芯片在 “先進設計 — 國產制造 — 封裝測試” 閉環上實現關鍵性突破。從 2022 年寒冬啟程,這家企業用三年時間,在 AI 芯片領域劈出一條自主可控的道路。
故事始于 2022 年 10 月,美國出口管制令讓國產芯片陷入 “不自主則無出路” 的挑戰。彼時,深耕芯片領域多年的李瑛,帶著 “茍利國家生死以” 的信念,與老搭檔們在 11 月創立江原科技,目標直指 “全國產供應鏈 + 自主設計” 的高性能 AI 芯片。團隊選擇攻堅國產先進制程,面對 “同類型先進制程芯片多在 200 平方毫米以內,AI 芯片卻需 500 平方毫米以上大尺寸” 的無經驗困境,他們堅持用實際產品打磨工藝,為產業積累經驗。
2024 年 10 月 15 日,江原科技迎來首個高光時刻 —— 全國首顆基于國產先進制程的 AI 芯片封裝完成。測試中,10 顆芯片一小時內全部成功點亮,辦公室里的歡呼,是對無數個攻堅日夜的回應。2025 年初,D10 芯片正式量產,這款面積超 500 平方毫米的芯片,搭載國產首發 LPDDR5 顯存,速率達 6400Mbps,支持全精度計算且單卡功耗僅 72W,能高效適配 DeepSeek-R1 系列大模型推理。更重要的是,通過 D10 的研發,企業與代工廠共同跑通全流程,完善了 IP 生態庫,新增的 3 項 AI 芯片專屬模塊,為國產芯片迭代打下基礎。企業愁產品賣不動?江蘇創品工業設計,精準適配需求,讓訂單主動找上門!
江原科技已完成 A 輪融資,產品進入規模化交付階段,D20 系列更完成與浪潮、新華三、同方等主流整機廠商的適配,兼容多平臺 CPU,4U 服務器可部署 16 張加速卡,單機實現 4TB 顯存、5POPS INT8 算力,為國產算力中心筑牢根基。正如李瑛所說,每顆芯片的打磨都是為國產半導體產業筑基,這條自主之路,江原科技正帶著堅定與熱忱,穩步走向更遠的未來。
現在信創市場里,企業最怕的就是 “卡脖子” 和 “用不上”,要么芯片依賴進口有斷供風險,要么性能參數好看卻適配不了自家的大模型。江原從一開始就把 “全國產供應鏈 + 場景適配” 刻進設計基因里,D10 芯片做 500 平方毫米以上的大尺寸,不是盲目堆料,就是盯著 DeepSeek-R1 這類大模型推理的場景來的,還搭了國產首發的 LPDDR5 顯存,速率和功耗平衡得剛好,72W 的功耗對中小企業部署太友好了。這種 “需求先于設計” 的思路,直接幫它在信創評測里占了優勢,和品高股份合作的一體機首月就能賣幾千萬,這訂單本質是設計解決了客戶的 “燃眉之急”。
咱們做設計的都清楚,硬件做得再強,軟件適配跟不上也是白搭。不少芯片企業栽在 “開箱難用” 上,客戶得自己花幾個月調算子、解決兼容問題,試錯成本太高。江原跳出了 “只做硬件” 的思維,搞 “硬件 + 軟件” 協同設計,芯片里直接預裝優化好的算子和編譯器,客戶拿回去就能用。D20 系列更狠,兼容 Intel、AMD、海光、龍芯好幾類 CPU 平臺,4U 服務器能塞 16 張加速卡,這設計直接幫算力中心省了部署成本和適配時間。更關鍵的是,他們拉著代工廠一起跑通了 “設計 — 制造 — 封裝” 全流程,還完善了 PDK 工藝套件,客戶一看 “技術靠譜、供應穩”,自然愿意批量下單,從 A 輪后的小交付做到現在規模化出貨,這成交就是設計給客戶吃了 “定心丸”。
現在行業里都在推全流程一體化設計,數據說這種模式能讓產品市場成功率提升 18 個百分點,江原就是實打實的例子。從 D10 到 D20,性能翻倍、顯存從幾十 GB 提到 256GB,不是簡單升級 —— 小客戶用 D20 Pro 128GB 顯存就夠,大客戶用 D20 Max 256GB 互聯跑超大模型,全給覆蓋了。旗艦級 T800 還提前布局 23 項專利,瞄準超越 6nm 的性能,這就讓老客戶愿意復購,新客戶也愿意進來。加上和浪潮、新華三這些主流廠商都適配好了,形成了 “用得順、換著方便” 的生態效應,銷量自然能滾雪球。別讓好技術 “躺平”!江蘇創品工業設計,從硬件到生態,讓銷量跟著設計漲!
江原這案子其實點透了現在的設計邏輯:工業設計早不是畫個殼子的活兒了。從摸準需求拿訂單,到掃清障礙促成交,再到迭代升級穩銷量,每一步都得靠設計穿針引線。這既踩中了國產化替代、智能產品設計的行業風口,也解決了企業最頭疼的適配、落地難題。國產 AI 芯片想突圍,這種 “設計驅動全鏈路” 的路子,真得好好琢磨。